德國西部城市法蘭克福舉行的“茗讀會”
1月11號,創刊于2006年的中國《茶道》雜志在國內30多個城市以及海外多個國家的茶館主辦第十屆全球茶友迎春茶會——“茗讀會”。其中,在德國西部城市法蘭克福舉行的“茗讀會”吸引了當地不少茶文化愛好者。在茶香與書香中,德國民眾漸漸了解了中國春節,也開始走近中國傳統茶文化。

蓋哈德演示茶碗泡法
據中國茶文化國際(德國)交流會會長、德國“茶道”的執行董事蓋哈德·塔姆介紹,本次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亮點包括茶碗泡法與功夫茶茶藝演示、中國茶相關書籍的分享與感想交流、不同品種茶葉的自助沖泡等?!跋嘈胚@些環節對于大部分歐洲人來說都是全新的體驗。尤其是有著好幾百年歷史的茶碗泡法,在德國基本上都看不到。所以我在演示用茶碗泡法沖泡雙井綠茶的同時,也對其背景知識、所需的特殊茶具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另外,鑒于今年全球茶友聚會的主題是‘茗讀會’,我還特地準備了《茶經》、《茶經述評》等經典茶文化書籍,或是中國茶人的自傳跟大家分享、交流?!?/div>
無論是用于茶藝演示的百嬰蓋碗茶具,裝著不同種類福建名茶的紅色錦囊,還是與中國茶文化相關的雜志與圖書,都引發了參加活動民眾的極大興趣。擔任醫療行業咨詢師的尤利烏斯自兩年前搬到法蘭克福后,就成了“茶道”的???,將在下周第三次前往中國旅游并在當地過農歷春節的他告訴記者:“今天的活動非常棒。特別是對茶碗泡法的介紹和演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跟我原先知道的功夫茶不太一樣,很有意思,泡出來的綠茶也很香。作為中國茶和中國文化愛好者,我覺得自己又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再加上兩周后就是中國新年了,通過這次迎春茶會,我們還提前感受到了中國傳統節日的喜慶氣氛?!?/div>
跟航空物流業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蓋哈德因為工作關系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就開始頻繁前往中國出差,跟中國茶也結緣已久。8年前,他毅然決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愛的茶文化事業中,每年多次前往中國各地的茶園考察、交流與采購,讓德國乃至歐洲的民眾有機會喝到上百種來自中國的茶葉并且近距離接觸中國茶道。他也因此被中國朋友稱作“德國陸羽”。蓋哈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不同的口感與香氣、對健康的益處、豐富的內涵……中國茶的多元魅力是需要向人闡述的。尤其是,它背后所體現的哲學?;蛟S不少人會認為,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傳統不過是一個古老的故事、一段塵封的記憶。但在我眼中,中國茶文化如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具有更強的現實意義。它是一個媒介,將人與自然連接到一起,而更重要的是,它將人與人連接到一起,并且將這種聯系不斷拓寬與深化?!?/div>
占地300多平方米的“茶道——中國茶與藝術中心”2016年開張后成為德國目前最大的中國茶道館。蓋哈德通過德國人所喜愛的文學沙龍、藝術論壇、讀書會等形式介紹與傳播中國茶文化,讓當地民眾能夠現場與來自中國的茶藝大師進行交流,進而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國茶文化乃至中國傳統文化。蓋哈德告訴記者,2017年,當代茶圣吳覺農的兒子、時年92歲的吳甲選老先生為茶館題寫了中文名字“茶道——中國茶與藝術”,并寄語“天下茶人是一家”。而此次基于“同一個世界,同一個時間,同一杯茶”理念的全球“茗讀會”無疑是“天下茶人是一家”最有力的體現:“我們想要通過今天的活動傳遞出這樣一個信號,那就是茶文化可以跨越國界、消弭時差。與此同時,也不能忽略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茶文化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我們都應該致力于讓更多人認識中國茶文化與時俱進的哲學內涵。這樣一來,無論是當下,還是未來,相信中國茶文化的海外推廣之路會走得更加順暢、更加有效!”
來源:搜狐熱點
版權聲明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