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徹底改變了茶行業的生存法則
今年春茶,做茶的人都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艱難,疫情,是一場大浪淘沙。疫情過后,很多茶企將淹沒在茶葉潮流中。
一個傳統茶企,要做到1000萬銷售額,至少需要100名員工;一個互聯網茶企,要做到1000萬銷售額,至少需要20個員工;而一個超級個體,要做到1000萬的銷售額,只需要3名員工,網紅式新商業物種。
一切偶然的背后都是必然,而疫情,讓一切加速到來了。羅永浩、李佳琦這樣的人,雖然現在的茶行業還沒有,但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出現。茶行業要想在未來立足,必須看懂未來的生存法則。
-01-
關于安逸
現在的茶行業,沒有任何安逸可言。
20年以前,當街小鋪,開個店面,坐等茶客上門,喝喝茶,聊聊天。一年三百六十日,收入十幾萬,日子過得相當滋潤。
現在,哪里還有這樣悠閑的茶葉老板,房租水電都夠每個茶商喝上一壺,運營成本越來越高。每天起早貪黑,忙著試茶、進貨、搬貨、發貨、催款,身上背著老板的光環,其實天天累成狗,為生計操碎了心。
看一下這個社會,沒有一種商業模式可以長存,也沒有一種競爭能力可以變成永恒。
曾經,街邊隨意開個茶店就能生活,面對電商的沖擊,實體店集中到了茶城?,F在,一場疫情,直播興起,淘汰了一大幫靠p圖賣茶的人,更重要的是,賣茶本質已經悄悄改變。
圖文時代,茶葉照片拍的好,就能做生意。但直播,給了茶葉全方位的展示能力,任何驚天地泣鬼神的美化都變得蒼白無力。
賣茶這件事,已經從“茶葉質量”為核心,變成了“賣茶的人”為核心。
茶客的注意力,會逐漸從茶葉的挑剔上,轉移到對主播的追問上。99塊錢的大冰島或者老班章,根本比不上主播的嫣然一笑。
能力再強的人,都處在革新變換中。機器人會取代搬茶采茶的工人,人工智能會取代寫作的白領,曾經引以為傲的炒茶與品鑒能力,也會被微生物取代……
無論今天的茶行業內,你有多少財產,有多少古董級老茶,有多高的地位,都不要選擇安逸。奮斗,才是一生不變的主題。因為:時代拋棄你,連招呼都不會打。
-02-
關于淘汰
每一場沖擊力大的災難過后,都會倒下一批人,也都會站起來一批人,這是歷史的鐵律。
第一階段是膽大的淘汰膽小的。比如90年代的茶葉老板,膽子大的,如今在行業內,都很有名氣了。
第二階段是機靈的淘汰遲緩的。比如淘寶興起的時候,機靈的人把茶店從線下搬到了網上,他們現在就在我們身邊,而且活的很滋潤。
第三階段是有文化的淘汰沒文化的。這個時代,要做好茶葉,一定得有文化。圖文沖擊實體店的時候,能寫能拍的站在了頂端,直播興起的現在,能說能講顏值高的得到了市場的青睞。
2020年,這場疫情之后,必然會有一大批茶企倒下,但同時,也會有另一批人站起來。
我們能做的,無非是術業有專攻,磨煉好自己的看家本領,樂觀積極地面對新的浪潮。 -03-
關于忽悠
茶行業內,尤其普洱茶,忽悠人買茶的套路實在太多了。
50塊一餅的臺地茶,硬是要說成上千塊一餅的百年古樹;30塊一斤的茶葉,小白要500一斤的茶葉,30塊的茶葉就值500塊;明明是三四線山頭的古樹,包裝印上老班章三個大字,說他的茶就是老班章……
如今,茶行業不是那個使勁忽悠就可以叫人買茶的時代了,也不是那個自吹自擂就可以吃遍客戶的時代了。
在視頻面前,賣茶需要的是極簡、極真、高效。哪怕一千個不懂茶的人中,有一個懂茶的人,任何忽悠的套路都能讓主播人社瞬間崩塌,而且無可挽回。
這個時代,人的心智會越來越成熟,早已習慣了各種賣茶裝模作樣的伎倆,面對五花八門的賣茶套路,人們越來越淡定。
一切都在變:茶客被忽悠一次就變得聰明了!客戶變得越來越謹慎了!
于是,茶行業的人只有兩個出路:要么變得更專注;要么更堅定。
-04-
關于投機
茶行業內,有這么一幫人,早些年輾轉中國各地,什么茶葉好做,就做什么茶葉。把所有茶葉都玩遍了,就開始追捧各種新鮮概念,然后,把這些新概念變成自己的貪婪。
每一個新概念出來,首先被一波炒家搶著利用,接著被一幫投機的人利用,最后才輪到老實的人,或者真正熱愛它的人去干。
普洱茶剛在大陸復興的時候,越陳越香的概念,先被港臺炒家玩弄一把,隨后被國內投機商加以利用,把市場收割一番后,留給真正熱愛普洱茶的人,是一個到現在還沒有愈合的崩盤陰影。
普洱盤崩盤后,又炒作名山古純的概念,要不了多久,這個概念也會炒不下去,但結果,炒作的人可以卷款走人,背黑鍋的,卻是真正熱愛普洱茶的,千千萬萬的茶葉老板和茶人。
這一波接一波的人,其實是同一類人。他們篤信: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這類人,永遠“立足”在時代前沿,大發橫財。
可笑的是,這些人以為賺到錢就大功告成,以為高枕不憂,全然忘記了投機取巧必招災的規律。這不,炒作概念的磚家,已經淹沒在口水聲里了。
有人說:普洱茶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因為紅利已經不復存在。但我們更要看到,普洱茶最好的時代仍在當下,因為湊熱鬧的人正在慢慢清場。
只剩下真正熱愛普洱茶的人在堅守,熱愛普洱茶的人,必定能將普洱茶引向光明。
-05-
關于人品
茶葉,早不是什么稀罕物。茶行業內,喝一回就能記住味道的聰明人很多,為泡出好茶日夜勤奮練習的人很多,但品行端莊才是最難能可貴的品質。
一場疫情,讓一個人的人品暴露無遺。去年年底,茶行業在春節茶禮黃金期,銷量銳減。開春疫情肆虐,茶行業幾乎沒有收入,大家都很難。
疫情之下,是報團取暖,分擔困難。還是得理不饒人,非要搶到自己的利益,這沒有錯,卻將一個人的人品暴露無遺。
茶行業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行業內,一回生,二回熟。人品才是最大的底牌,人品才是彼此心靈的最后依賴,也是生意的最后依賴。
寫在最后:
任何行業,短期靠機遇,中期拼實力,長期靠人品。
2000年后,普洱茶剛在大陸復興,進入普洱茶的人都賺得盆滿缽滿,這是機遇。2007年一場崩盤,淘汰了數百家茶企,有實力的活了下來。2009年后,名山古純成為普洱茶的標桿,臺地茶冒充古樹的市場亂象之下,做茶,靠的是人品。
一個人起點多高,是機遇決定的。一個人能走多快,是能力決定的。而一個人能在茶行業走多遠,茶葉質量是基礎,但最終還是由人品決定的。
來源: 網茶會習茶社
版權聲明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