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茶葉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茶葉產量和出口量不斷上升
一、實有茶園面積
茶文化起源地為中國。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飲茶,據說始于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漢族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在這種風俗傳統的驅動下,中國實有茶園面積不斷擴大。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實有茶園面積為3104.8千公頃,相對于2018年上升了4%。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茶葉種植面積最廣的在西南地區,2019年實有茶園面積最大的三個省市均在西南地區,分別為云南省、貴州省以及四川省,實有茶園面積分別為480.9千公頃、464.4千公頃、387千公頃。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本年采摘茶園面積
隨著實有茶園面積的不斷上升,可供采摘的茶園面積也不斷上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本年采摘茶園面積為1577.96千公頃,到2019年中國本年采摘茶園面積增長至2469.8千公頃,10年漲幅達56.5%。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9年云南、貴州、四川三省本年采摘茶園面積位居前三,面積分別為436.5千公頃、312.7千公頃、295千公頃。2019年云南省茶園利用效率最高,本年度云南省采摘茶園面積與實有茶園面積的比例達到86.6%。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茶葉產量
隨著我國茶葉需求量的不斷上升,以及茶園面積的不斷擴大,我國茶葉產量逐年上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茶葉產量為297萬噸,相對于2019年上升了6.9%。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1-2026年中國茶葉制品行業發展前景及行業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2020年中國茶葉產量最高的省份為福建省,茶葉產量達到43.99萬噸;其次為云南省,產量為43.72萬噸;第三為湖北省,產量為35.25萬噸。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茶葉出口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一帶一路的推行,我國茶文化逐漸被全世界所接受,使得中國茶葉出口量不斷上升。根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茶葉出口量為36.66萬噸,相對于2018年僅上升了0.5%,出口量上漲較小,主要是由于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中國出口美國的茶葉減少。2020年中國茶葉出口量為34.88萬噸,同比減少4.9%,出口量的下降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國際貿易萎縮,茶葉出口量降低。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分茶類來看,2020年,除普洱茶外,其余茶類的出口量均有不同幅度減少。2020年中國綠茶出口量為29.34萬噸,占比為84.1%;紅茶出口量為2.88萬噸,占比為8.3%;烏龍茶出口量為1.69萬噸,占比為4.9%;花茶出口量為0.61萬噸,占比為1.8%;普洱茶出口量為0.35萬噸,占比為0.9%。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出口金額來看,2019和2020年中國茶葉出口金額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因為中美貿易戰和新冠疫情的影響,出口金額上升。根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茶葉出口金額為20.38億美元。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五、中國茶葉深加工技術與產品發展趨勢
1、技術發展趨勢
中國茶葉深加工產業要突破瓶頸,獲得進一步發展,高新技術的集成創新應用是重中之重。因此,茶葉深加工理論與技術創新需要聚焦以下幾個方面:(1)以提高茶葉提取物的安全性、高效性為目標的高效安全分離純化技術研究;(2)以改善茶葉提取物的穩定性、溶解性、生物利用度、劑型為目標的茶葉功能成分利用基礎研究;(3)基于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的茶葉功能成分作用效果與作用機制研究;(4)市場規模大、附加值高的茶葉深加工終端產品研制。
2、產品發展趨勢
隨著茶葉有效成分與人類健康關系的研究深入,使得茶葉功能成分應用的領域越來越廣,依據所開發新產品的功能、特性、消費人群不同,對茶葉提取物的質量規格要求越來越精細化、特殊化,越來越多的溶解性好、穩定性好、安全性高、生物利用度高、功能獨特的茶葉功能成分制品面市,以滿足來自天然藥物、健康食品、功能茶飲、個人護理品、植物農藥、動物保健品等終端產品開發的個性化需求。
華經情報網隸屬于華經產業研究院,專注大中華區產業經濟情報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傳統及新興行業研究、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市場調研、專題報告、定制報告等。涵蓋文化體育、物流旅游、健康養老、生物醫藥、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汽車電子等領域,還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費、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新興領域。
來源:華經情報網
版權聲明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